网站首页
租车介绍
汽车展示
包车指南
租车新闻
租车指南
车主加盟
意见反馈
联系我们
租车联系电话

张家界包车网
 网址:www.zjjbc.com
 包车指南
首页 > 包车指南
张家界租车电话: 

千年学府长沙岳麓书院—2013年自助游攻略

信息来源:长沙到韶山包车   发布时间:2013-5-9   浏览:15200次


藏书建筑
  御书楼
  藏书楼是体现我国古代书院讲、藏书、祭祀三大功能之一的藏书功能的主要场所,岳麓书院创建始即在讲堂后建有书楼,宋真宗皇帝赐书后更名“御书阁”,元明亦称“尊经阁”,位置有所变动,至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,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、二十一史等书籍,建御书楼于今址。清代中期,岳麓书院御书楼已发展成为我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,藏书14130卷。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古籍图书馆供书院教研人员使用,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册,大型工具书如《四库全书》、《续解四库全书》、《四部丛刊》、《四部备要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等均有珍藏。

(六君子堂   作者:佚名)

祭祀建筑
  文庙
  文庙位于书院左侧,自成院落。由照壁、门楼、大成门、大成殿、两庑、崇圣祠、明伦堂等部分组成,岳麓书院祀孔子始于书院初创时期,北宋时期曾建礼殿于讲堂前,内塑先师十哲像,画七十二贤。南宋乾道元年(1167)改为宣圣殿,“置先圣像于殿中,列绘七十子”。明弘治十八年(1505),改名大成殿。正德二年(1507)迁于院左今址。天启四年(1624)重修,正式称为文庙。其规格与各郡县文庙相当。

  濂溪祠
  专祀周敦颐(1017-1073,字茂叔)。清嘉庆十七年(公元1812)始建于六君子堂基地,二十五年(公元1820)迁于今址,祠内悬有“超然会太极”匾,祠内壁上有《移建濂溪祠碑记》石刻,原《濂溪祠记》碑,仍留于今六君子堂内。

  崇道祠
  又称“朱张祠”,专祀朱熹、张栻。元延祐元年(1314)建诸贤祠于讲堂左侧,合祀朱张及书院建设有功之臣。明弘治七年(1494),始建于讲堂后,后毁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,布政使觉罗敦福重建于今址。

  四箴亭
  专祀程颢(1032-1082,字伯淳,洛阳人)、程颐(1033-1107,字正淑,程颢之弟)。程颢、程颐均为北宋教育家、理学的奠基人,曾问学于周敦颐,世称“二程”。明天启四年(1642),推官林正亨重修,改名“四箴亭”,自此专祀二程。清嘉庆二十三年(1818)迁建于今址。亭内现存清刻程氏《视》、《听》、《言》、《动》四箴碑。

  六君子堂
  始建于明嘉靖五年(1526),此后多次迁移,又屡有所毁。清嘉庆十七年(1812)重建于今址。三间硬山建筑,与崇道祠连成一片。祠内嵌有《改建六君子堂碑记》,所祭祀的六位对书院发展和建设有功的先儒分别为:朱洞、李允则、周式、刘珙、陈钢、杨茂元。

  船山祠
  专祀明末著名学者王夫之。祠庙原为清道光十三年(1833)创建的湘水校经堂。光绪元年(1875)湘水校经堂迁往河东办学,于是辟为船山祠。祠前悬有清代岳麓书院著名学者、外交大臣郭嵩焘所撰对联。

(书院中的园林艺术   作者:蓝目雪狼)

园林建筑
  麓山寺碑亭
  麓山寺碑亭位于园林南侧。明成化五年(1469)知府钱澍始建。现存建筑为1962年重建。“麓山寺碑”四字为近人黎泽泰于1962年书。亭内就是著名的“麓山寺碑”。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碑,由唐开元十八年(公元730),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、书丹并镌刻,因文、书、刻三者俱佳,故有“三绝碑”之称。碑侧碑阴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题刻。

  百泉轩
  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,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,溪泉荟萃,乃岳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。历代山长爱溪泉之妙,筑轩而居,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。南宋乾道三年(1167),朱熹访院,与山长张栻“聚处同游岳麓”,“昼而燕坐,夜而栖宿”,都在百泉轩中,相传二人曾在此论学三昼夜而不息。

  碑廊
  岳麓书院办学千年,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碑刻。碑廊中即嵌立历代遗碑13方及新制的岳麓书院文献史料碑刻27方。在这些碑刻中,朱熹手书的“道中庸”、“极高明”等碑,是书院的重要遗存。

  自卑亭
  自卑亭位于书院东面200米。清康熙二十七年(1688),长沙郡丞赵宁在路旁建自卑亭,供行人歇足之用。嘉庆十七年(1812)院长袁名曜改建于路中,民国时扩建马路于亭侧,形成现存格局。现存建筑为清咸丰十一年(1861)建造。“自卑亭”三字为清代山长车万育题书。亭内嵌有《自卑亭记》等碑刻。

(屈子祠   作者:巴音布鲁克)

纪念建筑
  时务轩
  时务轩是为纪念清末维新派创办的学校-时务学堂而筑的纪念性建筑,位于书院园林内,与百泉轩隔池相望。轩内现嵌有梁启超《时务学堂故址》碑,该碑字迹为民国二十四年梁启超重游时务学堂旧址所书,另有李肖聃《跋》、李况松《跋》、陈云章《记》、黄曾甫《时务轩记》等碑刻。

  赫曦台
  南宋乾道三年(1167),朱熹、张栻观日于岳麓山顶,曾筑“赫曦台”,朱熹题额。明代王守仁有“振衣直上赫曦台”诗句。台后废。清乾隆五十五年(1790),山长罗典建前亭于院前,又改名前台。道光元年(1821),为存故迹,山长欧阳厚均改前台名为“赫曦台”。在台的左右内壁上有丈余高的“福”、“寿”二字,台的顶部雕饰有八卦图、蝙蝠、寿字图案。

  山斋旧址
  位船山祠右。南宋乾道元年(1165),安抚使刘珙始建,取名“山斋”,供山长(院长)居住。张栻主教时朱熹来访,曾寓居此屋,两人作同题诗《山斋》。南宋后期,山斋被战火所毁。清道光二十年(1840),山长欧阳厚均重建,题额“山斋旧址”。

  杉庵
  岳麓书院创建之前,东晋荆江州刺史陶侃(259-334)任驻长沙,勤慎吏职之余,常乘舟过渡到岳麓山游览,并在山中建庵读书,修养性情,因庵前遍种杉树,人称杉庵。清道光十八年(1838),其后裔、岳麓书院著名学生、两江总督陶澍,为纪念先祖开创岳麓文教之功,特重建“陶桓公杉庵”,摹刻家藏宋拓本《麓山寺碑》嵌于庵内。2001年修复杉庵于文庙后,将陶刻《麓山寺碑》又移嵌庵内。

(岳麓山极为著名的景致——爱晚亭   作者:佚名)

岳麓山风景区
  岳麓书院即位于岳麓山风景区内东侧,不可避免的岳麓山自然也要成为旅程重要的一部分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,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。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,由丘陵低山、江、河、湖泊、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、近代名人墓葬、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,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。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、橘子洲头景区。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,景区内有岳麓书院、爱晚亭、麓山寺、云麓宫、新民主学会景点等。
 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南接衡岳,北望洞庭,西临茫茫原野,东瞰滔滔湘流,玉屏、天马、凤凰、橘洲横秀于前,桃花、绿蛾竟翠与后,金盆、金牛、云母、圭峰拱持左右,静如龙蛇逶迤,动如骏马奋蹄,凌空俯视如一微缩盆景,测视远观如一天然屏壁。可谓天工造物,人间奇景,长沙之大观。
  岳麓山荟萃了湘楚文化的精华,名胜古迹众多,集儒释道为一体,革命圣迹遍布且植物资源丰富。白鹤泉、禹王碑、舍利塔、飞来石、自来钟、穿石坡等皆分布在山林岳壑之间;山中现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,其中晋朝的罗汉松、唐代银杏、宋时香樟、明清枫栗均系千年古树,老干虬枝,苍劲挺拔,高耸入云。枫梓、松栗,虬枝曲干,蓊郁青葱;山涧泉流终年不涸,颇有清幽之感。每到秋冬之交,红枫丛林尽染,红桔满挂枝头,麓山更加艳丽。
  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西郊
  门票:
  岳麓书院:门票50元/人
  麓山景区:免门票;观光车:20元/人;索道:上行30元/人 下行25元/人 全程套票50元/人
  橘子洲景区:免门票;沙滩公园门票:50元/人;观光车:20元/人
  开放时间:8:30至17:30
  联系电话:0731-88647958
  官方网站:http://www.hnyls.com/
  更多详细介绍:http://www.likefar.com/scene/6171/

岳麓书院出游地图


岳麓书院及长沙市内著名景点位置示意图


岳麓书院建筑格局示意图


岳麓书院全景图

 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 
评论人:     
内容:
郑重声明: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由信息提供者负责,本站保留此信息的最终解释权。
版权所有 © 张家界包车网